白天不懂夜的美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1年第02期 作者: 刘尧晔 舒坦




一位研究古代灯具文化的学者说,宫灯的出现在灯的发展史上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从此,灯不再只是照明的工具,它具有了装饰作用:一盏由优雅的绢画和精雕的木架构成、带着美丽的流苏的宫灯,在古雅的厅堂楼阁中点亮,为夜晚的光明更增添了浓郁的艺术气息——我们的故事不妨就从美丽的宫灯讲起吧。
用什么照明最有范儿
传说,在春秋时期,鲁国的公输班为国王营造宫殿时,曾用木条做支架,四周围帛,燃灯其中。后人说,这便是宫灯的源头。
不过,这只能是个传说。史载,西周时,周王用灯还是执烛——火把,鲁班将火把放进“宫灯”里,恐怕难度太大。一般来说,宫灯肇始于汉代,是人们更认可的说法。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建都洛阳、统一天下后,为了庆贺这一功业,在宫廷里大摆宴席、张灯结彩,这个时候宫殿里张挂的灯具中就有姿色艳丽的“宫灯”了。“宫灯”之名,也是在此时而生。
在汉代,还有一个颇有名气的“宫灯”,那就是着名的长信宫灯。此灯于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这盏灯不但通体鎏金,宫女跽坐持灯状的灯体也古雅优美,它因为曾在皇太后居所长信宫使用,专用于宫廷,故被称为“长信宫灯”。这件既清洁实用、又富丽华美的灯具珍品,体现了古代灯具制作技术的高超,但是严格说来,它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宫灯”。“并不是说,宫廷使用的灯就是宫灯,”一位宫灯制造艺人说,“宫灯是有讲究的。”那么,什么是“宫灯”?“宫灯”又是怎样发展而来的?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