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受降始末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09年第12期 作者: 江洪 

标签: 芷江侗族自治县   读史笔记   

我的手头有张新近从湖南芷江民间征集到的老黑白照片,照片正中是一座高耸的四柱三拱门牌坊,坊前台阶上站立的众人应该是当年芷江的军政要人以及社会贤达之流。照片的内容便是“芷江受降纪念坊”落成时的情景。芷江受降,讲述的是这个湘西偏远山区的侗乡小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大事件。

1947年8月,芷江受降纪念坊落成时的情景。

隐藏在山岭中的芷江,由于适合隐蔽和保密的地理优势,曾在抗日战争中作为国民政府的军用机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因此给日军带来威胁,日军曾一度发起“芷江攻略战”,妄图拿下这个县城,但以失败告终。1945年8月,日本方面宣布投降,尚在重庆的国民政府开始考虑在何处接受侵华日军投降,这个地方要足够安全,还要体现中国军容军威。最后,这个地点选定芷江。这个小县城,日军曾拼命想来,没想到却在投降之时完成这个心愿。

“八年烽火起卢沟,受降一日落芷江”。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1日,日军代表今井武夫垂头丧气地来到芷江七里桥,向指挥所设于此的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将军投降。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萧毅肃中将、中国战区美军作战司令部参谋长柏德诺准将等人与今井武夫在芷江七里桥陆军总部会场举行了受降会谈;当天晚上,蔡文治、钮先铭、王武等人又来到今井住所,商讨了军需物资、武器装备、资料移交、旅华日侨遣送等许多问题。

但是当一系列事情正有条不紊地展开时,蒋介石考虑到首都的尊严,又将签字地点改在南京。于是,8月23日下午,今井武夫在备忘录《受领证》上签字后离开芷江,飞赴南京。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