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马
一根“刺”的死亡史

根据历史记载,插画师复原了马新贻被刺杀的场景。而这件事情真正的凶手,却都在画面之外。绘画/陈禹
清同治九年(1870年)七月二十六日(阴历,下同),一个炎热的上午,两江总督府驻地江宁(今江苏南京)。
两江总督马新贻从校场阅兵后,在回总督衙门的路上,突然被人当街刺杀,第二天即告身亡。消息传开,朝野震惊,举国关注,惊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廷。一周之内,连续派出将军、总督、尚书等几批高官要员前往查处。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刺马案就这样开场了。
平步青云
大清历史上最年轻的两江总督
马新贻,字毂山,回族,大清道光元年(1821年)生于山东菏泽马垓村,27岁即进士及第,与他同年登科的,还有李鸿章、郭嵩焘、沈葆桢。中第后,他很快就被外放到安徽作知县。据该县地方志记载,他是个安分能干的好官,没有靠山,扎根基层,一路踏踏实实,没犯过大错,逐渐在同僚中博得了“能吏”的美名。从县令到府台,从府台到巡抚,以致后来的安徽按察使、布政使,16年间,他一直踏踏实实地在安徽工作。就在咸丰元年(1851年),他遇到了仕途上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这一年,太平军很快就席卷了整个华南,湘淮地区成为两方拉锯的火线,太平军见到被俘的清朝官员即杀无赦。据专家统计,死于战火的清朝官员达到总编制的八成以上——几乎被杀光了。读书起家的马新贻只得以文入武,领兵与太平军作战。经过数次出生入死,至清军收复武汉、九江,围攻安庆时,马新贻已是二品大员、皖省按察使,因为工作关系,他与一位“中兴名臣”——曾国藩接触甚多。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