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大头狮
仁、忠、义的中国魂

城墙高耸,暮色渐沉。锣鼓声响彻喧天,一股紧张的气氛随之弥散开来,狮王争霸赛拉开了帷幕。数十支狮队为了争夺悬挂于高处的“青”,无不使出浑身解数,有人甚至为了阻挡对手暗起杀心。在众多狮队中,有一支狮队尤为引人瞩目,握狮者身手矫健,在混战中游刃有余,此人名曰黄飞鸿。只见他手握狮头,鬼脚七身披狮被,师徒二人踩着抑扬顿挫、快慢轻重的鼓点,腾跃扑滚,灵敏地避过其他狮队的明枪暗箭,脚下轻轻一点,跃上梯架。众多狮队不甘落败,蜂拥而上,争先恐后攀登梯架……
这是徐克导演的电影《黄飞鸿之狮王争霸》中的一幕,也是片中最为精彩的高潮。黄飞鸿系列电影是香港乃至中国电影史上的奇葩,粗略估算,至今约有100部之多,它在亚洲甚至全球的影响力都是巨大的。随着电影的流行,海内外凡是有华人的地方,恐怕对黄飞鸿和他的佛山无影脚,都是如雷贯耳。
熟悉该系列电影的人会发现,在影片中,除了黄飞鸿、梁宽,以及上个世纪90年代起出现的十三姨等一干主配角外,还包含了另一个重要元素,它的戏份或多或少,但几乎在每一部中都能见其踪影,这就是南狮,更准确地说,是南狮中的代表流派——佛山大头狮。二者的密切关系,从《黄飞鸿七狮会金龙》(1956)、《黄飞鸿醒狮会麒麟》(1956)、《黄飞鸿狮王争霸》(1957)、《黄飞鸿醒狮独霸梅花桩》(1968)等片名中便可见一斑。
电影中出现的佛山大头狮形态各异,在观众看来,大约只是觉得颜色、造型不尽相同罢了。然而究其原因,狮头的差异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探索佛山狮头的源流,将会带领我们走入一个耐人寻味的历史时空。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