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脱修的《宋史》

虽然《宋史》最大缺陷是粗糙,导致后来明清两代屡有改订之作,却没有一部能够取代它。
煌煌二十四史,谁的篇幅最长?初次听到这个问题,我下意识以为是《明史》,后来一查才知道是《宋史》,它的总字数将近500万,比《明史》多了近200万。
《宋史》是元朝人修的,他们遵循了中国古代的一个惯例:每个朝代都要为前朝修史。元朝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完成统一的王朝,那些能征善战的蒙古铁骑创造了冷兵器时代的无数奇迹,但他们文化相对比较落后,是怎么把《宋史》修成了二十四史之最(长)呢?
事实上,早在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就曾多次诏修前朝史书,但官员们拖来拖去,直到忽必烈驾崩也没有任何进展。为何要拖呢?1342年,经筵(帝王研读经史而举行的御前讲席)检讨官危素在给中书左丞相贺惟一的信中说了四条原因:经费不足、人才短缺、避讳不好解决、“正统”难以确立。其中最麻烦的就是“正统”问题。
元朝之前,有宋、金、辽三个王朝,该以谁为“正统”?站在元朝的角度,这个问题很复杂。如果以中原王朝宋为“正统”,把宋写在“本纪”中,那么辽和金就只能列入“载记”,如此一来就失去了“少数民族立场”,蒙古人不乐意;如果以辽或金为“正统”……想都不用想,汉族官员和文人一定会拼命抗争,他们一抗争,修史的人才到哪儿找去?但复杂归复杂,总不能一直拖下去吧,贺惟一等人多次向元顺帝脱欢帖木儿上疏,催促赶紧修。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