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
人猿相揖别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0年第03期 作者: 吴新智 

标签:

坐落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脚下的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是一座古人类遗址博物馆。今天,人们一走进博物馆的大门,就会看见根据从这里挖掘的“北京人”化石复原出来的塑像,它那低矮的头顶、向前突出的嘴部,正穿越50万年的漫漫进化之路,向我们诉说着什么。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王凯
如果将我们依据考古材料复原的生活于50万年前的北京人模型,摆到北京繁华的王府井大街上,给“他”穿上风衣,戴上帽子、墨镜和口罩,可能不会有谁多看他一眼。要是除掉“他”的衣物,就肯定会引起围观了——这人怎么长得这么奇怪?除了外表的体毛厚重,在形态、体质上“他”也和我们非常不同。若说我们的祖先曾经是这样,那我们是怎样变成现在的样子的?这些改变的原因和后果又分别是什么呢?

站起来,迈出人类的第一步

说到猿变成人,我们会想到小学课本上的那张图画:画面中由左向右排列着一列弓着身子的猿和半弓着身子的猿,它们都朝向右边,一位比一位更直立,最右边是一位完全直立着的人,手中还拿着一块石器,昂首迈步。这种表现早期人类进化的图案所传达的信息是,从猿到人转变的关键,是直立行走。这个表达非常准确,也经历了时间的考验。

1978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艾萨克提出,有五项行为模式把人类和我们的猿类亲戚分开,其中第一项就是直立行走。另外四项分别为:语言;在一个社会环境中有规律、有条理地分享食物;住在家庭基地;猎取大的动物。而人能够直立行走的先决条件是从树上下来。

猿何时从树上下地的?根据现有的考古发现可知,发现于非洲埃塞俄比亚中部阿瓦什河谷的阿法尔洼地的生活在440万年前的地猿,已经能在地面用两脚直立行走,但是他的大脚趾还与现在的猿类那样与其他四趾分开,以便于在树上活动。而南方古猿(最早在1924年发现于非洲南非塔翁)和其他人类化石则显示,从300多万年前起,其大脚趾已经像现代人一样与其他四趾并拢了。这种变化可能表明,在300多万年前人类祖先才完全脱离树上的生活。

如果我们将家里的宠物猫、狗带到户外和我们赛跑,就会沮丧地发现,它们瞬间就可以把我们抛在后面——用四条腿跑得比两条腿快多了。为什么人类要用两腿行走呢?换言之,古猿是怎样变成人的呢?目前一般的推测是,作为人类祖先的古猿,最初是生活在树上的,后来那个地区逐渐干旱、树木变稀,树上食物资源变少,古猿不得不用越来越多的时间在树间或林外的地上寻找食物。这些地方没有树上安全,古猿没有坚牙利爪、也不能像羚羊那样快速奔跑以逃避猛兽的侵害,只能尽量发挥上肢的作用,用手握着石块或者树枝当武器来保护自己。有时候,它们还用手拿着带尖刃的石片或者折断的树枝做工具,挖掘土里的块根,猎取弱小的野兽。当手被赋予新的使命后,双腿便自然承担起了行动的功能,以便将手完全解放出来使用天然工具。

责任编辑 / 张婷  图片编辑 / 余荣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