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州无影”
天下的中心是洛州?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0年第03期 作者: 王邦维 

标签: 文化遗产   

记载“洛州无影”的《南海寄归内法传》是佛教的一部重要经典,在台湾出版的《乾隆大藏经》中就有影印版辑录。
洛阳古称“洛州”。传说洛阳城最初由周公所营建,周公曾经在洛阳附近测日影,以确定方位,地点在今天登封的观星台。古代中国人认为,中国就是中央之国,中国处在天下的中心,洛阳则是中心的中心。至晚从唐代初年开始,出现一种说法,认为夏至之时,在洛阳,日表之下没有光影,这就是所谓的“洛州无影”。洛阳在北回归线以北,夏至之时真的能够出现太阳直射、没有光影的情况吗?当时出现这样的说法或现象,其背后又隐含着怎样的意义呢?

纸上得来终觉浅:

洛州怎么会无影?

唐初僧人义净的《南海寄归内法传》,是一部有关古代印度、东南亚以及中国佛教史的名着,全书四卷,其中卷三有“旋右观时”一节,专门讲当时在印度以及南海地区一日之中怎样测定时辰。佛教僧人依律而住,讲究“时”与“非时”,“四部律文,皆以午时为正,若影过线许,即曰非时”。“观时”对持律的僧人们来说是一件很要紧的事。

义净讲到不少在“观时”一事上中国和印度以及南海方面的不同情形。

唐代的南海中,有着名的古国室利佛逝。室利佛逝旧地,在今天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南部,极盛时势力甚至达到西爪哇、马来半岛及加里曼丹岛西部。义净从海路赴印度求法,前后两次在此停留,他对室利佛逝了解很多。室利佛逝的都城,一般认为即在今巨港(Palembang),其地刚好在赤道附近。义净在书中说,这里“至八月中,以圭测影,不缩不盈,日中人立,并皆无影”。从地理学和天文学的角度讲,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方,一年之中的某一个时候,太阳直射而产生“无影”的现象,很容易理解,义净这段话正是对这一现象的最确切的写照。义净同时还说:“赡部洲中,影多不定,随其方处,量有参差。”也就是说,在天下各个地方测量日影,测出的日影长度是不一样的。

本文作者王邦维是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教授,主要从事梵语、佛教、中印文化关系史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洛州无影”一事,就是被他从厚重的历史文献中挖掘出来的。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王政文

关于中国,义净讲道:“神州则南溟北朔更复不同,北户向日,是其恒矣。又海东日午,关西未中。”意思是中国南方北方也是情况各有不同,北方的房屋,向南建筑。海边的东方,太阳已经到了天顶,关中地区的时间却还没有到中午。这在今天是常识,但在古代,认识到这一点却有一个过程,义净很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明确指出这一现象的人。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