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型社会与文化困局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0年第04期 作者: 韩涧明 

标签:

最近,一个日本人的名字越来越为人熟知了,这个人的名字叫大前研一。大前研一写了一本书叫《M型社会》,当然是说日本社会的,但是他的描述却让中国人吓了一跳。

大前研一所谈及的M型社会,是日本自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经济持续衰退而形成的新社会结构。其前因后果,首先是问题经济,其次是由此引发的严重的社会两极分化。在这个两极分化的过程中,80%的中间阶层在不知不觉间流向社会贫穷阶层。要么贫穷,要么富裕,没有中间阶层,这就构成了M型社会的“M”型。而一旦一个人进入贫穷阶层,将很难再通过中间阶层过渡实现富裕梦想。

大前研一的描述与我们此前对西方社会的认知是不同的,这是引发国内对“M型社会”理论关注的重要原因。

此前,我们在分析当今西方发达国家的时候,曾经有一个结论,那就是西方社会之所以会有持续稳定的社会状况,没有出现激烈的社会矛盾,与中产阶级的形成有关。在中产阶级崛起之后,整个西方社会呈现出与大前研一所说的M型社会完全相反的社会结构,即枣核形结构,中间大两头小——穷人和富人都属于少数,大多数人属于中产阶级。中产阶级的大量存在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保持了旺盛的消费。而日本却在一场经济衰退中,让社会结构发生了惊人的逆转。

责任编辑 / 戴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