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妃井旁的非常院落

故宫博物院的东北角,在重重宫殿高墙的包围里,有一座精巧别致的几间连房。漫步过雄伟的“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又艳羡过“珍宝馆”中琳琅满目的皇家珍藏,游客对这座建筑的印象,最多是“珍妃井旁边的小屋”,没有什么特别。在重新评估以前,别说游客,就连故宫的工作人员也没有发现它的价值,只是把这里作为普通仓库使用。
考古学上经常提到的“地不爱宝”用在倦勤斋的发现上是非常合适的。1994年,在准备对这座仓库的屋顶进行例行修补时,细心的工作人员看到这小房子的顶棚好像很有名堂!对于这里有画这件事情,大家是早就知道的,但是以前只当成普通的壁画而已,并不在意。没料到仓库的整个顶棚上画满了美丽的藤萝花,枝叶招展、栩栩如生。虽然在蜘蛛网和灰尘的包围里看不清楚,但是人们直觉感到,这一发现很重大。闻讯赶来的专家证实了大家的猜测,这不是普通的壁画,而是盛清时代风行于皇宫的西洋风格通景画,这座漏雨的库房也不是平常的小房子,它正是乾隆倾注一生心血、寄托晚年向往而专门修建的养老休闲之所——倦勤斋。

西厢龙潜 东厢归田
乾隆皇帝继承皇位之初就曾表示,如果在位60年,就会将皇位“内禅”给儿子,自己则“宁息养神,平和养生”,做太上皇。“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寿跻八十有五,即当传位皇子,归政退闲”。为此,在1771至1776年的5年间,皇宫的东北角大兴土木,在原宁寿宫的基础上修建了一座太上皇宫殿——宁寿全宫。
作为太上皇宫殿的新宁寿宫从建筑到装修都仿照了皇宫西北角的建福宫。建福宫位于重华宫之西,是重华宫的西花园。而重华宫是乾隆皇帝“龙潜”即登基之前的旧邸。“胗为皇子时,于雍正五年大婚,自毓庆宫迁居西二所。践祚之后,升为重华宫。其后,渐次将西五所构为建福宫、敬胜斋等处,以为几余游憩之地”。建福宫花园作为皇帝旧居,在改造时必定倾注了不少心血,于设计和施工上都殚精竭虑、务求精益求精。而建福宫的格局深得乾隆喜欢,所以宁寿宫才原样仿制。在新宁寿宫修建的5年里,乾隆曾龙心大悦地视察过多次,并留下“步辇看工亦趁凉”的诗句。从宁寿宫的地理位置我们还很容易看出它的特别之处:宁寿宫是乾隆为归政而预建的休憩之地,与建福宫这处龙潜地分别处于紫禁城的东北、西北角,两宫遥相对应,一为即位前、一为退位后,正可以达到乾隆追求的有始有终、和谐一统。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