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学舞?
标签: 历史拾遗

《庄子·秋水》中有一个故事:一个燕国寿陵的少年来到邯郸,学邯郸人走路,结果没学会人家的姿势,还把自己的姿势忘了,只好爬着回国。
自古以来,邯郸人对这个故事都很看重,喜欢到处讲。到后来,其他地方的人也开始讲,比如诗仙李白就说:“东施来效颦,还家惊四邻。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大长邯郸人的志气。不过,邯郸人不仅喜欢讲,还在邯郸城北的沁河上建了一座“学步桥”。这座桥初建于何时,没有明确说法,只知道一开始是木桥,到1617年(明万历四十五年)改建成了石桥。根据《邯郸县志》的记载,这座石桥宽9米,长32米,两侧的栏板上刻了许多画,多是历史故事,望柱上雕着神兽,栩栩如生。据说“学步桥”号称“邯郸古八景”之一。
我小时候第一次听说这个故事,感觉非常自豪,虽然我的老家离邯郸城还有一百里,但总归属于邯郸吧。自豪之余,当然还要嘲笑那燕国少年太愚蠢,居然爬着回家了。于是老师抓住机会,展开谆谆教导:同学们,“邯郸学步”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学习不能生搬硬套……那时,我对这个启示毫无兴趣,只是得出了一个结论:邯郸人走路很美。
可是怀疑渐渐产生了:走路能有多美呢?都是双腿直立行走,除了走猫步的模特,大多数人不都一样嘛。再说,寿陵离邯郸多远?爬回去需要多长时间?恐怕没等爬出邯郸城,那少年就被笑死了。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