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百年
(1842-1943)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0年第05期
标签: 历史拾遗
1843:《上海土地章程》签订
她本是一片田园乡村,然而旧县城很快被现代都市取代,新移民成为都市人口的中坚力量;新奇的西方商业精神与活力刺激了她的发展,使她在近代化的道路上领先中国乃至东亚,所有这些转变都是从一个中外分界而居的制度开始的——
鸦片战争的最后阶段,1842年6月,中英吴淞之战爆发,清守军力抗但战败,英军借此机会占领上海,后来虽然撤出,但8月份的《南京条约》使上海开埠通商。
通商就会有洋人居留,在一系列的矛盾和混乱之后,租地协议断断续续理清,最后成为《上海土地章程》。这个章程允许英国人在县城北郊的规定区域内租借房产,主权仍属中国,租界并不等同于殖民地。从清政府考虑,“华洋分离”的条款实质上是将中国人与“夷人”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将到最低限度。而后,美法两国效仿而成立自己的租界。
没有人会想到,这是一座巨城的黎明时期。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