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东路670)先施百货
让消费摩登起来

1917年10月20日清晨,一辆高级轿车停在了上海南京路上,这是当时远东最繁华的一条商业街。澳籍华侨马应彪从车里钻了出来,今天是他投资创建的公司——先施百货开业的日子,他知道,今天将创造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先施公司的开业不亚于一场盛典。整条南京路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许多外地游客也特意乘坐火车赶来,加入到这场大型狂欢中。上海市民兴奋地发现,马应彪的先施百货,和以往见惯了的绸缎店、服装店、鞋帽店那些经营单一的门面小店极为不同。从外观上看,那五层骑楼式钢筋混凝土的建筑显示出了一种气派与霸气;走进其间,里面的陈设让人目眩神迷:进门的店面设为茶室,一至三层都是宽阔的商场,一层专售日用百货,二楼为服装、绸布柜台,三楼出售珠宝首饰、钟表、珍玩等贵重商品。四楼是大件家具、地毯、皮箱等,共有24个商场部门,各层有巨大的楼梯相连接;商场内还安置了大玻璃橱柜,兼具陈列及收纳功能,让顾客可以自由参观商品,减少了压迫感;大楼的四、五层附设有东亚旅馆和高级餐馆,屋顶还建有当时上海滩最豪华的先施乐园,园中设有各种游乐设施,水族亭、万花亭、弹子房及电影、戏剧、曲艺、说书等剧场,应有尽有,弦歌缭绕……这哪是买衣料、日用品的,整个一个吃、喝、玩、乐都齐全的场所。这是上海从来没有过的商店。这样的设置,成为日后百货公司的常规,直到今天也未曾超越。
先施的首创颇为难得。在此之前,上海已有惠罗、福利、泰兴、汇司4家英国人开设的大型百货公司,主要为外国人及少数高等华人服务。但这几家外国百货公司也仅仅只具有购物的功能,还没做到像先施这样综合、全面、系统的“一条龙”服务。当然,比起更为传统的中国店铺,先施百货更是发生了质的飞跃。看过茅盾先生《林家铺子》的人都知道,具有生活原型、与先施公司处于相同时代背景的林家铺子,是“一开间门面、单一经营、三个伙计、两个学徒”。而此时的先施公司,已做到了“商场面积1万余平方米,商品1万余种类,员工300余人”的规模。先施公司无疑引发了中国商业及消费方式的一场革命。

明码标价的首倡者
20世纪以前,中国商号的传统交易方式是现场议价,商店里的商品也从不明码标价,买卖双方“漫天要价,就地还钱”。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