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观象台:风雨涅盘五百年

1979年8月17日,北京,雨。
凌晨的建国门地区一片寂静,负责这一地段地铁施工的铁道工程兵战士们正在古观象台下搭建的工棚内熟睡。两道手电光在夜幕下四处跳跃划动,不时传来执勤战士的脚步声。突然,警觉的执勤战士听到了动静,在手电筒的照亮下,他们发现古观象台东北角处由台顶往下掉土。要出事故!执勤战士及时喊醒了工棚中的战士们。当他们紧急撤离现场,身后就传来轰然一阵巨响,回头一看,古台在清代初年扩建加宽的台体东北角,连同北洋政府时期修建的两座观测楼房,一并坍塌,这部分台体的东南角则出现了一道长长的裂缝,陈列其上的赤道经纬仪和极限仪岌岌可危。
历经五百余年沧桑的北京古观象台,在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唐山大地震、地铁施工等自然和人为破坏,也因为“文革”十年浩劫,长年失修,在连日大雨的冲刷下,终于不堪重负,倒塌下来。古台的这次事故迅速引来了世界几大通讯社和广播公司的争相报道,国内外的信函也纷至沓来,人大代表们开始提交有关抢修与保护的提案……更多人开始重新审视这座古老建筑的保护工作。
纵观世界古天文台,有的只有遗址而无天文仪器;有的则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仪器被不断更新,旧仪器没有和天文台一起呈现出来。而北京古观象台则不同,无论是历史建筑还是古代天文仪器都相对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这实属世界罕见。1998年时任葡萄牙总理的安东尼奥·古特雷斯来此参观,对古观象台珍贵的天文文物大为赞叹。他也曾参观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但他认为相比之下,北京古观象台环境优雅,文物保存更为完好。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