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的赏金猎杀

图为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纪念馆中的油画,表现康有为乘船的情景。戊戌维新失败,康有为亡命日本,为了躲避清政府派出的杀手,康有为在香港、美国、新加坡等地的辗转逃亡,故而常年漂泊于太平洋的邮轮上。这幅画,正是他艰苦旅途的写照。供图/汝百乐/CFP
“中国的共和时代,我是看不到了,希望你们能看到”沉重悲怆的话音刚落,一粒子弹就击穿了演讲者的额头,惊骇的听众围拢死者,一声声呼唤着“杨老师”……这一幕取自电影《十月围城》开场戏。
死者叫杨衢(qú)云,当时的身份是私塾辅仁文社的英文教师,同时也是兴中会的会长。虽然这场戏经过了层层虚构,但杨衢云的确死于清廷派出的枪手。
兴中会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最早的组织,1894年成立于美国檀香山,会长即为杨衢云,孙中山是他的秘书,可见杨的革命资历之老。
孙中山和杨衢云是1895年广州起义的策划者,起义失败后,清政府就对孙中山、杨衢云等人进行悬赏抓捕,孙中山的赏银高达一千元,杨衢云为一百元,同时被列入名单的人有十六名之多。以后,随着革命党人影响的扩大,清政府对孙中山、杨衢云、黄兴等人的赏格也在飙升。到1900年时,清政府对孙中山的赏格已升为四万两白银或更多。另据《申报》刊载,1908年时赏格又追加至二十万,并且“晓谕全国,一律严拿”。孙中山行动一直比较小心,行踪不定,外加保护严密,才没有被暗杀。杨衢云就没这样的幸运。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