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电影在1963
标签: 文化遗产

1963年,广东。无论是在城市的影院里,还是在农村的公社办公室、俱乐部里,都贴着两条醒目的标语。一条是前苏联的缔造者列宁的话:“在一切艺术中,电影对于我们是最重要的。”另一条是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话:“电影在苏维埃政权手里,乃是巨大的、无法估价的力量。”革命导师们的话,在1963年的广东,以及在1963年之后的全国,都逐步成为了现实。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露天电影不仅成了广大农民最喜爱的艺术,而且成为了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有一个例子足以证明露天电影的威力:20世纪60年代,有一个人民公社正在搞春耕施肥工作,但进度不快。党委召开各大队、小队干部紧急会议,叫放映队放映了再现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影片《万水千山》。影片映完后,有人问党委书记:“什么时候开会呀?”党委书记说:“会已经开完了。请按《万水千山》的精神去搞积肥运动吧!”于是干部们回去,立刻发动了一个“攻肥如攻腊子口”的突击运动,苦干巧干了几天,便全面、超额地完成了积肥的任务。


放映员的失误
1963年的一天,一个7岁的男孩,独自行走在山路上。他神情疲惫,似乎已经走了很远的路,但没有一点要停下来的意思——直到他走到近十里外的另一个村庄,直到他在那里看完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场电影《雷锋》。
这是电影放映员孙洪奎第一次看电影的经历。看完电影又徒步走回来,他兴奋得一夜没有睡觉,立志要做一名电影放映员。23岁的时候,他真的如愿了,并且一发不可收拾,从此开始了自己长达33年的电影放映员生涯。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