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之战
两座城和五个人的命运
标签: 历史拾遗

襄阳古城历史悠久,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这是从襄阳城墙上俯瞰的情形。
以汉江为界,襄樊被分成了襄阳和樊城面貌迥异的两部分。它们唇齿相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1273年初春,这两座城迎来了“俱损”的时刻。元军屠灭樊城,迫使镇守襄阳的吕文焕开门投降。襄、樊二城的失守,可以视作南宋灭亡的前奏。这场旷日持久的会战,从某种程度上令人联想起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发起进攻的都是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被动应战的都是偏安南方的中原王朝。只不过,南宋没有东晋那么好的运气,它输掉了这场会战,基本上等于输掉了整个国家。又一个六年之后,南宋退出历史舞台,“异族”第一次统一了中国。
南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是蒙古军队太强大、南宋太弱小?还是吕文焕能力不够?当我们还原那段历史的诸多细节,才发现这虽然是一个十分庞大的问题,但答案却简单得令人绝望。
贾似道:“民族英雄”的瞒与骗
蒙古军队是在1267年开始进逼襄阳的,当时坐在临安(今浙江杭州)皇帝宝座上的是南宋度宗赵禥。他于1264年登上皇位,也就是那一年,蒙古大汗忽必烈把都城迁到了燕京(今北京)。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