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的乡下门生:
解读《村童闹学图》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0年第09期 作者: 黄小峰 

标签: 读画笔记   

乾隆年间的某一天,画家华岩(yán)在杭州的书斋“讲声书舍”中画了一幅画,画的是梧桐树掩映之下的一座书塾:教书先生正趴在讲台上呼呼大睡,读书的孩童在教室里闹翻了天,有的戴上面具,挥舞着先生的戒尺;有的从院子里摘了一朵花,正准备插在先生头巾里。可怜这位先生,尽管梦里自有颜如玉,却浑然不觉弟子们的胆大妄为。

作为“扬州八怪”之一,华岩因为常常把世俗主题与文人雅趣巧妙融合而颇为时人欣赏,他的这幅《桐屋闹学图》同样如此。画家在画上题诗一首:“隐几酣然正昼眠,顽童游戏擅当前。孝先便腹思经事,继起于今有后贤。”“孝先便腹”讲的是东汉人边韶的故事。《后汉书》记载,边韶字孝先,以文学知名,教授学生数百人。他曾在白天和衣而睡,弟子私下嘲讽说:“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边韶从睡梦中惊醒,立即应对到:“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可见,华岩所画的,其实是历史人物边韶的故事。

趁着教书先生睡大觉,周遭的学生们开始“大闹天宫”:有的正准备给先生的头上带花,有的带上面具挥舞着先生的戒尺—这正是清朝画家华岩笔下的《桐屋闹学图》(局部)所描绘的,他大大打破了我们对传统私塾十分严肃的想象。供图/有象

我们不知道此画究竟是为何人所作,慵懒而满腹经纶的边韶,正适合送给清代那些为功名而努力的江南文士,题诗中“继起于今有后贤”一句正说明了受画人也是一位与边韶一样的苦读诗书、连梦中都在想着经书的文士。画中的教书先生边韶正在大桐树阴下午睡,这个主题又与表现文人在树下午睡的“桐荫高士”相吻合,益发衬托出画面的文人主题。不过,华岩更高妙之处在于,他将之与“村童闹学”这个世俗的题材混融在一起,为历史故事添加了幽默与喜庆的大众情趣。

闹学村童:理想还是现实?

“村童闹学”是绘画史中一个流行的画题,一直到晚清,我们都能够在天津杨柳青年画中大量看到。此外,明末苏州画家张宏在1638年画有一幅《杂技游戏图》长卷,描绘市井之中各种杂耍卖艺的行当,其中就有“闹学堂”一段。更早的“村童闹学”则可以追溯到张宏的苏州前辈仇英。上海博物馆藏有一套明代仇英《摹宋人画册》,是16世纪中期仇英为富商收藏家项元汴所作。其中一幅正是“村童闹学图”。仇英的画是20余厘米见方的小斗方,描绘了茅草房中的一个学堂,老师伏在讲台上睡觉,学生开始在教室与院子里大闹天宫,比华岩与张宏的构图更加复杂。

责任编辑 / 戴莹  图片编辑 / 何亮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