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逼辞李烈钧?
标签: 秘档
1928年10月20日,上海《申报》登载了一则消息,让当时的人们感到有些吃惊和不解。在毫无先兆的情况之下,国民党元老之一的李烈钧突然于两天前“请辞”一切职务。李烈钧在18日《致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书》中言称:“烈钧二十年驰驱,鲜补时艰,自愧樗庸,恒为惕,谨辞去本兼各职,俾资修养,兼疗病躯。”李烈钧,究竟是何许人也?今人多有不知,但在民国初期,他可是名噪一时、令人仰慕的大人物。

李烈钧原名烈训,字协和,江西武宁人,早年留学日本士官学校,不久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其后,无论是在推翻满清的辛亥革命,打响反对袁世凯独裁第一枪的“二次革命”,还是护国战争,平定陈炯明之乱中,李烈钧莫不躬身其间,出生入死,竭尽忠诚,是功在党国,卓然彪炳。他曾一度代行孙中山的大元帅职务,以及出任参谋总长等要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李烈钧身兼国民政府常委和军事委员会委员,跻身最高领导核心,甚至一度坐镇中枢,实际主持国民政府的政务。
不曾料到,一度叱咤风云的李烈钧竟会突然退隐江湖。身居高位而勇于自辞者,要么遭遇不测,要么淡定人生。他究竟为何请辞?
因病还是引咎?
从辞呈而观,身体欠佳,需要休养治疗,是为原因。李烈钧的健康确实有些问题。二十多年的戎马生涯,让李烈钧不堪重负,大约从1924年起,他就患上了心血管方面的疾病,曾数度谈及“身体孱弱”,需要静养。显然,如果“不退隐山林”,遁迹民间,所谓“静养”就无从谈起。只有辞去本、兼各职,无官一身轻,方可休养生息。如此看来,虽然此事宣布得有点唐突,但事出有因,也算无可厚非。可问题是,李烈钧患病已有时日,虽然一直公务缠身,但却丝毫未见不适;而离职时他的身体并无明显病变以致难以承担重荷,而他却以此为由而决心请辞,不免令人生疑。李烈钧身体不佳固然是事实,但好像还不至于影响到他的工作。或许是有难言之隐不便启齿,于是弄出个“子虚乌有”来,感觉似有托辞之嫌。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