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身边的通日间谍
中国自古就有从文鉴品、以品辨人,将文品与人品联系起来的传统。所谓“文如其人”就是明证。然而,事实似乎并非都如此。民国时期就有这么一位人品和文品存在较大反差的人物——“花随人圣庵”的主人黄濬。
黄濬是福建侯官人,少时有“神童”之誉,后就读于京师译学馆,因有才名而受时人赏识。他曾在北京琉璃厂开设尊古斋古玩铺,边经商边精研文物,取室名为“花随人圣庵”。其着述颇丰,尤其对印存、古镜、古玉、金石等深有研究,见解独到,为学界所推崇。他的代表作《花随人圣庵摭忆》一书,详细记述了晚清、民国之史事掌故与人物轶事,内容丰富,文字生动,委婉传神,陈寅恪先生称其“援引广博,论断精确,近来谈清代掌故诸着作中,实为上品”。然而,这位才识兼具的黄濬却无德行,时任行政院机要秘书的他在国难深重之时失节,竟充当起了日本人的间谍,罪不可赦。
有关黄濬间谍一案,要从1937年的一次最高国防会议说起。8月11日,蒋介石召集开会,研究和决定对日作战的国策和战略,参加者有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汪精卫,军委会正、副参谋长何应钦和白崇禧,以及各大战区的负责人和军委会委员。会议决定对日本实行“制胜机先”的策略,即趁日军主力集中于华北之时,国军率先歼灭其在上海的海军陆战队。同时封锁江阴要塞一带最狭窄的长江江面,一方面阻止日本军舰由上海沿江西上进攻南京;一方面截获当时正在长江中下游南京、九江、武汉、宜昌等各口岸的日本军舰与商船,已收先声夺人之效。
这在当时是最重要的国防军事机密,除了上述与会者外,担任会议记录的黄濬,也是为数不多的知情者之一。但在蒋介石的命令还未下达到有关部队时,沿江各口岸的日本军舰和商船纷纷溯江而下。蒋介石得知后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于13日晚打电话给驻军扬州的空军第五大队,命令他们14日凌晨起飞追击日本向黄浦江方向逃跑的舰船。空军遵照执行,但为时已晚。他们除俘获了日本商船“岳阳号”和“大贞号”外,其他日本舰船均已逃入黄浦江中。按有关约定,我空军不能对其实施轰炸。打击日舰的军事行动,因日方迅速作出反应而未果。这一诡秘的泄密事件,无疑令当局十分震怒和不安。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