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忆庭花次第开
标签: 遗产风景
春节前夕,照例要去花卉市场转转,选购一些适合装点新岁的花木,用以烘托家中的节日气氛。近些年来,北京花卉市场的品种越来越多,尤其是洋花如郁金香、马来菊、红玫瑰之类,以及蝴蝶兰、红掌、鹤望兰等等,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南方花卉,令人眼花缭乱。但万紫千红之中,终没有寻到几枝红梅、绿萼,颇为遗憾。好在南方运到的红豆还是有的,插在瓶中,以充红梅之趣。
由此想到旧时北方一年四季的传统花卉,或植于小庭深院,或置于曲房斗室,几多闲情,几多雅致,为生活带来了不少乐趣。
“春来消息红梅透”,梅花是最早带来春消息的花卉,但又不是在北方能种得活的。旧时北京隆福寺、护国寺花局子(花店)里卖的梅花都是在南方培植好了,在将开未开之时运到北京,还要经过花局子工匠的特别护理,才能保持花蕾不萎,在除夕前开花。梅花是落叶乔木,说是早春开花,其实根据地域温度的不同,开花时间南北各异。“十月先开岭上梅”,指的是广东大庾岭的梅花,江南的梅花是在腊月底、正月初开花的,“春来消息红梅透”,也就只有江南人才能有此体会,至于北方人从梅花绽开中得到的春天信息,或多或少有些人工所为的生硬。不过江南要真能获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起码也要待到农历二月中旬左右。
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我家每年春节前夕都会从隆福寺的花局子中搬回两盆含苞待放的红梅,我们总是选择中等高的,大约二尺多,这样的梅花价格不太贵,放在生着洋炉子的室内,洋炉子上又坐着烧开的水壶,温暖和湿润使花蕾能在两三天后就绽开了,发出淡淡的香气,透着一种无尽的温馨与节日的欢愉。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