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九州?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1年第10期

标签: 历史拾遗   文化符号   

特约专家 于薇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讲师

于薇,河北秦皇岛人。主要从事先秦史、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在《历史地理》、《古代文明》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何谓九州?

“九州”是我们常用的字眼,“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中的“九州”神圣庄严,“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中的“九州”又有几分市井气。无论如何,“九州”都可以用来形容我们心目中华夏中国拥有的那片大大的地方。但若刨根问底,“九州”这个说法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

“九州”是什么?

“九州”来自于大禹故事中的一个细节。传说上古洪水滔天,禹治水成功,大水退去,陆地露出来,有了九个可以供人们居住的区域,称作“九州”。禹把这九州的土地、人口、物产都划分了等级,收取不同贡赋,华夏国家的政治生活由此慢慢开始了。历史上,禹长期被看作是中国疆域基本范围的缔造者,“九州”就是中国最早的领土,所以在后世,“九州”就常常被用来作为“中国”的代名词。

从古文字字形来看,“州”最初的含义确实与水有关。在西周铜器铭文中,“州”写作“”,样子就是水中的小岛。一直到汉代的字典《说文解字》中还讲:“水中可居曰州”。但其实在汉代以前的很长时间里,“州”就已经不单指水中的小片陆地了。比如成书于周代的《逸周书》中,就有屠州、白州、仇州、平州等等很多称“州”的地名,这些地点都在大陆上,“州”变成了一类普通的表示一定范围的地名通称。中国上古有显着的洪水记忆,可能人们确实曾经一度生活在地表水体面积广大的环境中,后来水面逐渐缩小,有些岛与岛之间联成大陆,“九州”最初可能就是人们对退水伊始所居住那些地方的一些记忆。

责任编辑 / 张婷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