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
因神思而神奇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0年第04期 作者: 牛亚华 

标签: 文化遗产   

晨曦中,两位药工正专注地在切制药材,这是西安易圣堂老中药堂内的一幕。除了切制,中药材的炮制还包括炒、泡、煅、煨等工序。经过精心炮制的药材,不仅便于保存和运输,在药性上还会有所改变,以应对不同的病症。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阮斑慧

从来自于大自然的鲜药,到经过人工加工后的药材,是一个质的飞跃。让药材飞跃起来的便是二者之间的环节——炮制,它不仅仅只是简单地将药材洗净、切碎、烘干,还有更多让人意想不到的神奇与神思,它是中国人对中药心领神会下的结晶。2006年,这项神奇的中药炮制技术被评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只能用“蜜”麻黄?

混合着各种药香的小药铺里十分昏暗,一个七八岁的孩子站在门边,略显无精打采,她轻轻地抬起头,好奇地打量着药柜上贴着不同标签的抽屉。她的母亲与药铺的大夫站在一旁说话。母亲的语气很急促:“您方子里的那味药,我找遍了整个县城的药房都找不到,难道不能用没有处理过的生药吗?”大夫摇摇头,斩钉截铁地说:“只能是它,没处理的药材效果不一样。”

母亲有些沮丧地看着孩子,拿着药方的手无力地垂了下来,上面只写着两味药——尖贝、蜜麻黄。大夫转过身去,继续说:“古医书上也写了,这是一个偏方,只能用蜜炒制过的麻黄,才能医好这孩子自小就有的哮喘,你还是再找找吧。”

只能用“蜜”炒制过的麻黄?而不能用麻黄本身?这是为什么?难道蜜麻黄就不再是麻黄了吗?答案是肯定的,而让它的药性发生变化的正是炒制这道工序。用中药学的专门术语来说,这道工序就叫炮制。

图为明代宫廷画师想象绘制的『雷公炮制场景』,雷公是传说中黄帝手下掌管医药的大臣。画中雷公端坐正中,四周的药工正忙着用各种器具炮制药材:洗、切、捣、磨、蒸、煮、煅等工序一应俱全。该图载于明万历年间的彩绘孤本《补遗雷公炮制便览》(现藏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书中224幅彩图生动展现了传统炮制技艺。文中其他古图同样出自此书。

“炮制”在词典的注解是:将中草药原料制成药物的过程,方法有烘、炮、炒、洗、泡、漂、蒸、煮等,在这些过程中还可以加入不同的辅料:蜜、醋、酒、土、盐、姜等。“炮制”一词在不同时代含义不同,古代炮制是制药的总称,现代多指对单味药的加工处理。古人云:“制药如练兵,率未练之兵不能克敌制胜,用未制之药,难得药到病除。”他们认为药物分温、凉、寒、热四性,这些特性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通过一定的方法炮制,可以改变药的性质,从而使治疗作用发生变化。

责任编辑 / 戴莹 汤剑华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