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
被演义的历史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0年第04期 作者: 余准 

标签: 荆州区   风云人物   历史拾遗   

《赤壁之战》全景画(局部):这幅全长135米的画由鲁迅美术学院28位专业艺术家耗时5年完成,表现了艺术家想象空间中的赤壁烽烟与战火。
曹操奸诈残酷、刘备贤能仁爱、孔明多计如神、周瑜气量狭小、鲁肃庸碌无能、孙刘联军的胜利归功于诸葛亮借来的东风……如果所有这些细节都是被篡改过的,那么真正的赤壁之战究竟是什么样?如何穿过『演义』的迷雾,还原那段历史的真实情况、那些人物的真实面貌以及赤壁之战的前因后果,从而给赤壁之战一个公正的评价?

公元208年冬天,率领大军南征的东汉丞相曹操在赤壁(在今湖北省赤壁市)遭遇了一生中最耻辱的一败。胜败本属兵家常事,但这一次失败影响重大,它不仅使曹操廓清四海、重整河山的梦想破灭,更把中国带入一段长期的分裂。从汉代的大一统到三国时代的魏、蜀、吴并立,正好应和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和久必分”的宿命循环。

赤壁之战的胜利,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被归功于诸葛亮借来的东风。这一结论影响了人们对这段历史的评价,甚至 “七分实、三分虚”的小说本身经常被误读为历史,对此,历代学者多有抱怨。穿过“演义”的迷雾,真实的赤壁之战究竟是怎样的?

曹操大战略与“正统”的魔法

2009年秋天,我从河北临漳出发一路南行,从河南南阳进入湖北北部的襄樊,然后自襄樊至荆州,自荆州至乌林,最后到达与乌林一江之隔的赤壁古战场遗址。这条路线,正是公元208年曹操南征的路线。曹操目的是拿下荆州,然后以荆州为跳板,挥师挺进长江流域,最终击败盘踞江东的孙权集团,廓清四海,重整河山。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东汉末年,政府的无能和宦官专权终于导致“大一统”的崩溃,再加上黄巾民变及董卓之乱的影响,全国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几乎所有的州都被战火裹挟。中央政府的权威彻底丧失之后,军阀割据的局面不可避免地出现。这些军阀头目基本上都是东汉政府的官员或者将领,其中最主要者包括袁术、袁绍、公孙瓒、孙策、吕布、刘备、刘表、刘璋、张鲁、马腾及曹操。由于他们大多手中握有兵权,因此形势已经难以控制。割据初期,曹操只是兖州兵团的首领,但他依靠讨伐董卓时建立的政治威信以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政治地位,很快从众多军阀中脱颖而出。公元200年,经官渡一役,曹操击败袁绍,实力陡增,逐渐把黄河以北收复,重新置于东汉政府的控制之下。但由于曹操在赤壁的失败,终于未能完成最后的统一,三国鼎立的局面随即出现。

那时的“荆州”不是如今的湖北省荆州市。在历史上,荆州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地理区域,其北部边界在今河南南端,向南则直达广西桂林、广东韶关一带;向西可到贵州境内,向东则靠近湖北、江西两省交界处。从中国政区图上可以看出,这片巨大区域纵跨汉水、长江和湘江流域,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东汉末年,整个荆州地区共辖九郡,即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以及从原来南阳郡、南郡中分出的襄阳、章陵二郡。而当时刘表据守的荆州实际上指的是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

责任编辑 / 范亚昆  图片编辑 / 余荣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