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拜文昌

在“天梯石栈相钩连”的剑门蜀道南端,有一座峻拔的奇山。山上古柏森森,古庙重重,祥云缭绕,仙风飘渺。这便是神奇的“文昌帝君”发祥地——四川梓潼县七曲山。那参差错落于山阿的庙宇群,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文昌庙。大门上高高挂着的用金漆书写的“帝乡”二字,显示了此地作为天下文昌文化祖庭的尊位。
2009年6月,这座闻名全国的文昌大庙迎来了比往常更多的香客,这些香客不是别人,正是第二天就要参加高考的附近一所中学的考生。21个高三毕业班的上千名考生,有老师随行,并在山上发放了准考证。对于这次烧香拜文昌活动,有学生解释说:“我们平时不烧香,临时还不让我们来抱抱佛脚啊?”山上一家销售香蜡纸钱的杂货店老板热情地介绍:“庙里供的文昌帝君专门管学习方面的事,今天来这里的学生娃都是来拜文昌帝君的!”该老板称,这天早上整个山上都烟雾缭绕,那场面壮观得很。
在中国的民间信仰中,学者士人每逢考试或仕途升迁之时,拜文昌、祈文运已成一种惯例,时至今日,这种传统仍旧生生不息。
“文昌”本为星官名称,包含6颗星。《史记·天官书》记载说:“斗魁戴匡(筐)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古人为此六星所命之名,本身就具有十分耐人寻味的内在思想蕴义。六星之名称,犹如人间的将相公卿,似乎是它们各自职辖的一种标示。上古时政府崇尚武力,以强权实施统治,到中古以后,天下归一,“大一统”社会提倡以文德治天下,以法度、教化为主,所以文昌也就名副其实,有了“文明昌盛”之义,由此人们便认为文昌主宰功名禄位了。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