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美的,优质的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1年第12期 作者: 黄秀芳 

标签: 中华遗产卷首语   文化符号   

十多年前,我曾有位日本同事,颇有个性,每天挎着个由麦秸秆编的包来上班。那包在早先,大多是中国人买菜时提的。大家自然都很惊讶:“哎呀,好久没看见这种包了。”个中潜台词她当然听不懂,看到她的包引起了这么大的反响,她很高兴,“这是在中国买的,很特别,很好看!”我顿时心生诧异:双方的审美怎么有这么大的差异呢?那时的人,连布艺包都看不上了,何况草编的包。

后来我发现,她特别喜欢民艺品,诸如蓝印花布、蜡染、虎头布鞋,每每见着了,总是开心无比,两手轻轻地拍着,嘴里发出轻叹声:“哎呀,这是手工的呢,太漂亮了!”似乎有中国传统特色和手工,都是她所钟情与青睐的。“你们不知道,在日本,手工做的东西最贵了。手工就代表优质呢。”她这么说,可没人当真,因为那时的中国人正崇拜工业化、大机器、流水线制造,能慧眼识珠、有前瞻性的没几个。

比如,那时人们热衷的家具都是板式、组合家具,地上铺的都是地板革、瓷砖,大量日用品是塑料的——塑料多屉柜、塑料面盆、塑料杯子、塑料袋,甚至连一次性用品都被奉为先进后来,这些毫无个性、看上去廉价的、只能一次性使用的工业产品,虽然被淘汰了不少,但新的、批量生产的机器制造产品,却从未间断地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而更为可怜的是,由于我们的工业生产相对落后,一切不得不以发达国家为先导,唯国际为时尚先锋。大到汽车、电器产品,小到护肤品、化妆品、箱包,连服装的面料、款式乃至颜色,都依着巴黎时装发布会而定。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家用电器。比如电视机,从黑白、彩色到等离子到液晶;洗衣机,从手动、半自动、自动到智能,每一步,都是从引进到模仿到跟随。因为核心技术是人家的,关键零部件是人家的,甚至使用的寿命,都是被人家设定好了,用到多少年必然要坏,坏了连修都不值得修,要么是修旧比换新便宜不了多少,要么是这一代产品早就停产没有了零部件。一句话,你只能乖乖地跟着。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