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酒戏又是艺术
标签: 开封市 西安市 历史拾遗 文化遗产 古代生活 文化符号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葡萄美酒夜光杯”,唐代诗人为葡萄酒描画了一个相当美妙的出境戏,可以想象:在璀璨而带有神秘色彩的夜光杯中,有着玛瑙一般色泽的红色葡萄酒汁液,散发着诱人的香醇,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挑动着人们的欲望——唐代诗人有幸啊,这种视觉、味觉上的享受,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原大地上,只有唐人能够自由地浸润于葡萄美酒的香醇气氛中,而身处其中的诗人们或许并不自知吧,这西来的酒液、酒风为大唐又增添了几多风流、豪气。
史载,汉武帝时的张骞从西域带来了葡萄的种子加以培植,并报告说葡萄可以酿酒,但是一来葡萄种植需要特定的水土、气候条件,中原人的葡萄种植还比较零散,二来西域的葡萄酒酿造技术也算是专利,中原人不易轻得,所以直到唐初,中原汉人仍未掌握这门技术。《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有记载说,贞观二年(628年)玄奘到达素叶城,受到西突厥叶护可汗的宴请,在玄奘法师眼中,筵席上的葡萄酒还是种稀罕饮品呢。
第一次出现在长安城酿成葡萄酒的记载,是在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史料说,“葡萄酒,西域有之,前世或有贡献,及破高昌,收马乳蒲桃实于苑中种之,并得其酒法,自损益造酒,酒成,凡有八色,芳香酷烈,味兼醍醐。既颁赐群臣,京中始识其味。”看来,因大唐征服了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地区),葡萄酒的酿造法才进入中原。史称这“马乳蒲桃”——即我们今天常见的“马奶子葡萄”——“造酒成绿色”,类似后来法国勃艮地起泡葡萄酒,口感清新,余味悠长。不久,这颜色鲜艳、口味美妙、由皇家“颁赐群臣”的葡萄酒便走进民间。
唐初有位因创作了酒文学名篇《醉乡记》而闻名、称自己“以酒德游于人间”的士人王绩,在酒店喝了酒不过瘾,留下了一组《题酒店壁》诗,诗云:“竹叶连糟翠,葡萄带曲红。”说明色泽晶红艳紫的葡萄酒已经在当时的酒店出售了。这位“五斗先生”卒于贞观十八年(644年),可见葡萄美酒从宫廷普及到民间的速度够快。几十年后,大诗人李白有诗云:“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这便是北地的葡萄酒输往南方的证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