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食:从产地到餐桌
标签: 文化符号

色彩绚烂的南瓜、形状不一,若是要投放市场,估计很难销售。然而,它们却是没被喷洒农药、施过化肥,而慢慢被大自然雕琢而成的美味。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余荣培
10月24日,太阳到达黄经210度,作为秋季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来临。北方的土地,大部分农作物遵循自然规律,停止生长,萝卜和白菜也迎来了一年中最好吃的时令。
而家住上海崇明岛的农民贾瑞明,这一天,像往常一样不到6点起床,到地里溜达一圈,计划当日农活,然后回家熬粥准备早饭。4年前,他放弃了城市白领生活,如今作为丰地农场的主人,承包土地140多亩,实践自然农法,不施化肥农药,最大程度遵循和依靠自然力耕种粮食。此时,花生、红豆已开始收获,南方秋冬季蔬菜待播,110亩的水稻也将在11月初收割。其中50亩的大米,早已被全国各地的家庭预订。
贾瑞明每天的时间一半用于农活,一半自由安排。他称自己过的是典型的半农半X慢生活,并鼓励更多人体验慢生活带来的好处。
相对现代生活的最大特征“快”,“慢”,已经日渐显示出独特魅力和价值。“慢生活”、“慢钱”、“慢城”、“慢艺术”、“慢旅行”,甚至“慢健身”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追随者,尊为时尚。而所有的这一切有关“慢”的生活哲学,却都是受从餐桌开始的“慢食”运动影响,衍生开来。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