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中国科学家的选择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1年第05期 作者: 熊卫民 岳飏 

标签: 历史拾遗   

编者按:科学和“大跃进”,原本是两个相互冲突的词汇。科学讲究怀疑、实证,与迷信、盲从格格不入。但以高速度为特征的“大跃进”,在憧憬美好未来的面纱之下,覆盖的却是狂热和盲从。然而,在1958年的中国,这两个词汇,却在科学家那里离奇地交汇了。在那个头脑发热至癫狂的年代,面对漫天飞舞的各式“卫星”和强大的政治压力,科学家还能坚守良知,冷静地保持自己的职业操守吗?
泛黄的照片上,难以磨灭的是满溢而出的“大跃进”的热情。这场从1958年前便被掀起的全民跃进热潮,一直蔓延至1960年的国庆节——人们亢奋地簇拥在“大跃进万岁”的标语下,信心满满地走过天安门广场。

“1958年无非三种人,第一种是官僚主义,不了解下情,老老实实讲了假话;第二种是滑头,看风使舵讲了假话;第三种最坏,明知道是假的还成心说谎。”在1959年夏天以纠“左”为最初目标的庐山会议期间,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的周惠曾用这句话来批评一些地方的高级领导。

而1958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年元旦刚过,毛泽东便在南宁会议上大发雷霆。他说:“不要提反冒进这个名词,这是政治问题。一反就泄了气,六亿人一泄气不得了。”两个月后的成都会议上,毛泽东又用古诗词来解释和强调自己先前的意思——称“反冒进”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冒进”则是“轰轰烈烈、高高兴兴”,“不尽长江滚滚来”。

所谓“冒进”,指的是1955年以来,经济建设中的急躁倾向,其最突出的表现是,在农业和工业的生产建设中,“有些事情做得太急了,有些计划定得太高了”。这使得包括刘少奇、周恩来、陈云、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等在内的众多主管“实业”的党政干部深感忧虑。1956年6月20日,在上述高层领导的集体运作下,《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对高指标提出了批评。毛泽东对此非常不满,但在中共“八大”刚刚开过,强调集体领导、反对个人崇拜的背景下,他也不方便反对整个中央政治局,只是在社论清样上批示“不看了”。1957年,他发动整风运动,号召知识分子批评党政领导,然后又把响应号召的知识分子打成右派。1958年初,“反右派”运动暂时告一段落,毛泽东开始敲打离右派只有“大概50米远”的周恩来、陈云等人,提出要“反‘反冒进’”。

责任编辑 / 戴莹  图片编辑 / 余荣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