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彝走廊木楞房
森林的恩赐

木楞房是可以方便地搬迁移动的“活动房屋”。建成后,每一根木头都有了自己在整个房屋之中的位置。为未来可能的迁移做准备,房主要给关键部位的木头标注数字和符号。图为纳西人在木楞房上标注的东巴文字符号。
夜宿泸沽湖畔,我所住的屋子是摩梭人传统的民居木楞房,在屋里一走,脚下就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窗外是树,树外是湖,湖水正拍着岸。
仔细看了一下木楞房的结构,屋外四面的墙壁,是由一根一根两丈多长的木料横排叠加垒起的,内侧是密封的木板。屋外夜凉如水,屋里却感觉到静谧的温暖,而且也许是屋子中火塘余温的缘故,一点不潮湿。靠山吃山,靠林用林,摩梭人本就是森林的孩子,木楞房就是森林赐予他们的礼物。
受到恩赐的不仅仅是摩梭人。
在川、滇西部及藏东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区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和岷江六条大江,自北向南奔腾而过,形成了诸多以江水为路径的天然河谷通道。这一区域植被丛生、森林茂密,有人称其为“六江流域”,自古以来,众多民族在这里生存繁衍、生生不息。30多年前,中国着名民族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了“藏彝走廊”这一历史和民族区域概念。“藏彝走廊”已成为一条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长廊,而生活在其中的藏、羌、傈僳、普米、彝、纳西等民族,都普遍选择了因地制宜的木楞房作为他们传统的居所。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