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千岁丸”号
1862年的不速之客

幕府统治末期的日本,西方殖民者纷至沓来。这个曾经深度封闭的国家,酝酿着开放变革,酝酿着破旧维新。对未来抱有各种理想的日本年轻武士在这时代的惊涛骇浪中,首先想到的便是寻找开眼看世界的机会。
1862年6月3日,上海黄浦江上商船、军舰、旧式中国帆船移舟泊渚、往来穿梭。
正午时分,一艘英式三桅船悄然驶入这片熙熙攘攘的江面。无论是从吨位还是形制来看,这艘船都十分平常,但它却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骚动。或许因为船尾桅杆上,悬挂着一面上海人从未见过的“白底红玉旗”,而且甲板上还站着不少“引人注目”的乘客,他们的服饰极为“奇特”:身着直身、交颈和腰部系带的宽松袍服,头发倒梳在额头上,腰间插着两柄长短不一的怪刀。
对洋人的西装和长裙见多不怪的华人,还是初次看到这样的打扮,既觉好笑,又感到好奇,纷纷聚集围观。他们指着船上人的头发,笑得前仰后合。有趣的是,那些船上的人竟也指着围观的中国人的长辫子捧腹大笑。
三桅船最终停泊在法租界内荷兰驻沪领事馆附近的江岸。它的船名是“千岁丸”号,身份是日本贸易商船,那面令人感到陌生的旗帜叫“日章旗”,也称“日之丸”,是日本船只上悬挂的标识——“总船印”,明治维新以后成为了日本的国旗。船上的异服之客实乃日本的遣清使节。中国人对一衣带水的邻国访客为何倍感陌生,这些人又缘何突然而至?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