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萨尔:从诗歌到绘画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08年第12期
标签: 文化遗产
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是由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智慧结晶《格萨尔》,最近,由格萨尔王故乡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创作的《格萨尔》千幅唐卡,又成为世界上以唐卡形式反映史诗之最。
这一被简称为千幅唐卡的作品,以绘画形式,用1288幅唐卡,全景式地呈现了格萨尔王的故事,若将它们连缀起来,其长度达1500余米,可谓史无前例。而更令人肃然起敬的是,这幅作品从酝酿到诞生,历时13年,集合了百余位画师的心血,耗资两千多万元。
千幅唐卡最初的创意者是四川德格县独木林村的根秋扎西。和所有藏区的孩子一样,根秋扎西也是听着格萨尔王的故事长大的。喜欢画画的根秋,从16岁开始到各寺院拜师学艺,后来成为德格印经院的美术老师。在看到零星的几幅格萨尔画像唐卡后,根秋心里萌生了一个念头:不需要用语言,所有的人只要看到格萨尔的画就能认识格萨尔、知道格萨尔、喜欢格萨尔该多好啊。1995年,积累了一些资金的根秋,真的开始了绘制格萨尔唐卡的工作,那时,他的想法很简单,能画多少算多少。不过,这事后来被德格县政府知道了,就“接管”了过去,而后州政府也把它作为州里的事来办,这就有了鸿篇巨制的千幅唐卡。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降边嘉措先生,是研究格萨尔学的权威人士,据他介绍,迄今为止,《格萨尔》共搜集到藏文手抄本、木刻本150余部;记录整理民间艺人说唱本300部左右。总共约150多万行,约1500多万字。但是在没有出现手抄本和木刻本之前,格萨尔王故事的传播方式,主要依靠民间艺人的说唱。为了加强说唱时的效果,加深对听众的艺术感染力,也为了招徕和吸引更多的听众,一些聪明的民间艺人就以《格萨尔》为题材,绘制人物画和“格萨尔故事”,说唱时把它们悬挂起来,边解释,边演唱,这就是有关《格萨尔》最早的“唐卡”画。久而久之,这种画即成为一种专门的类型,称作“仲唐”。“仲”即《格萨尔》故事,“唐”即“唐卡”,“仲唐”就是画有《格萨尔》内容的“唐卡”画。起初,这种画是说唱艺人们自己绘制的,比较粗糙,后来出现了一种藏语叫“拉日娃”的画师,他们专以绘制格萨尔故事和佛经故事谋生。于是出现了许多真正的“仲唐”艺术精品。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