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真假“明太子”疑案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08年第12期 作者: 胡忠良 

标签: 秘档   

明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 李自成大军兵临京城,崇祯皇帝见大势已去,便上吊于万岁山寿皇亭。临死前,他安排了一场家庭自杀悲剧。清人谷应泰《甲申之变》载:“(皇)后自经。上召公主至,年十五。叹曰:‘尔何生我家!’左袖掩面,右挥刀断左臂……又刃所御妃嫔数十人。”不过,崇祯残杀女性家庭成员之前,曾将3个皇子召入宫,令他们改穿旧衣,同时叮嘱:“万一逃生,一定要光复社稷。”然后命人送他们出宫。这3个仓皇逃出宫的皇子,后来果然成为令清初朝廷几十年不安的心病。

南北真假“太子”

先说太子慈烺。据清官方记载,明太子出宫后即被李自成所获,继而挟带到山海关,一片石战败后,消失于乱军之中。而吴伟业的《绥寇纪略》则记录了一条传闻:李自成撤离北京西行时,有人看到太子“绯衣乘马”随往山西……

总而言之,自皇太子出宫后就没了确切消息。孰料,几个月后,南北两地几乎同期出现太子踪迹,于是搅得天下风生水起。

南明弘光元年(1645)三月,一个自称太子的人在南京出现。经过南明的刑部与锦衣卫联合审讯,得知这个18岁的皇太子假冒者,名叫王之明,生于保定。由于长得像明太子,被南明鸿胪寺少卿高梦箕的奴仆穆虎等人利用并突击培训,出来冒充皇太子。南明朝廷迅速定谳、公布真相,甚至将审讯的记录文字,刊刻颁布天下。然而,公众对小朝廷不信任,认为这是个阴谋。更为严重的是,一些持不同政见者,包括南京以外的各地方军政大员,这些手握重兵、小朝廷离不开的屏藩干臣们,纷纷上疏,与廷议相抗争。

责任编辑 / 杨飞龙  图片编辑 / 余荣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