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世宁的几幅宫廷画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09年第08期 作者: 孙莎岚 

标签: 台北市   博物馆   读画笔记   东城区   

清朝宫廷中传世名画之一的《百骏图》,作者为着名宫廷洋画师郎世宁。它绢本,设色,纵94.5厘米,横776.2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雍正二年(1724)三月,郎世宁奉旨开笔创作这件大幅作品,画了4年才全部完成进呈给皇帝。乾隆八年(1743),郎世宁又奉命画了《十骏图》,现在人们很容易将它们对比起来欣赏。《十骏图》也是绢本,设色,每幅横纵都是二百多厘米。这10幅骏马画像现分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细看之下,同一个画师的两组作品,其旨趣却明显不同。

与《百骏图》相比,《十骏图》纯为个体动物的写生,连赤花鹰左前腿的一小块枷疤也毫厘不差地画出,非常写实。但从画面意境来看,《十骏图》每图中仅一马独立,稍显单调;而《百骏图》则是群马在山林湖石间或驰骋、或休憩、或觅食、或嬉戏、或躺卧、或翻滚,它们分散于画面各处,使画幅别开生面,充满盎然生机。

为什么同一位画师的同一题材作品,前后风格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图1
图2
图3
雍正时期的郎世宁综合、融会了各种马匹形象,创作了这张《百骏图》(局部,图1)。它不是对某匹真马的写生,而是充满想象力的艺术创作,因此图中的马匹天真活泼、自然生动。而他后来的作品《十骏图》之如意骢(图2)和雪点雕(图3)则是在乾隆的指导下,对着进贡的名马写生完成。另外8幅也是一样,《十骏图》上不仅有了马的名称、进贡部落及进贡理由,还有各部落祝颂皇帝的言辞记录。进行这种“图片新闻式”的“报道”,也是宫廷画师的一大职责。聂崇正认为,《十骏图》虽然艺术性差了一些,但它们记录了中央政权与藩邦间的交往,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百骏图》:天地自由我驰骋

《百骏图》画的是姿态各异的百匹骏马放牧游息于草原的场面。

责任编辑 / 张婷  图片编辑 / 汤剑华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