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殿》的台前幕后
清朝康熙年间,是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康熙本人对戏曲十分偏好,且颇有研究,这也促进了戏曲的繁荣。当时戏剧界出了许多名人,其中尤以着名剧作家洪昇最为传奇。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八月,京城某私人宅园里,一场戏剧晚会正在进行。这是一个非常私密性的晚会,但绝对算得上是全京城档次最高的晚会。上演的戏剧是当时最流行的《长生殿》。
《长生殿》是出大戏,操办起来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耗资巨大,非一般人家可以承受。而且本次演出阵营阵容强大,并不是什么私人的“家伶”或草台班子,登台演出的是本剧首演的原班人马——京城最负盛名的内聚班。这场演出,是为了一个人的寿宴。这个人就是《长生殿》的原创作者、大清帝国戏剧界大腕级的作家、“北孔南洪”中的“南洪”——洪昇。这无疑是帝国文艺界的一次盛会,除了文艺界人士、社会名流,很多政界高级领导也亮相于狂欢的人群中。

康熙年间,戏曲演出成为一时的风气,康熙皇帝本人也是个标准的戏迷。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南巡至苏州,他刚到苏州,就急忙要找地方看戏,这一回他一口气看了20出折子戏。所有戏目都由康熙本人来点,可见他对戏曲的熟悉和喜爱。这幅《康熙帝南巡图卷·众人观戏图》真实地为我们描绘出了当时江南戏馆戏曲演出的火爆场景。
月上东山,檀板凝风,清歌遏云。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