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中的民族服饰
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内,身着燕尾服的莫言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证书及金质奖章,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籍作家,而连月来对“莫言领奖穿什么”的关注和争议也终于告一段落。
从APEC会议上领导人身上的唐装,到奥运会礼仪小姐的“青花瓷”旗袍,再到莫言穿什么领奖,中国人在国际场合的着装成为近些年的热门话题。莫言穿着的讨论随着事实的发生,被干净利落地终止了。但类似的焦虑,随着另一个敏感事件的发生,恐怕又将会轻易被点燃。
莫言的选择有自己的理由——穿燕尾服是入乡随俗。除此而外,他还努力学跳华尔兹。因为他担心在典礼上会举行舞会,到时不会跳舞是有失体面的,而他这次是代表中国作家去的。这种小心翼翼的心态,并非简单是众人所说的“崇洋”,恰恰相反,是为了争口气。
这口气,莫言并不是第一个想争的人。一百年前,北京的民国政府和参议院颁发了第一个正式的服饰法令,规定最隆重的大礼服是燕尾服。常礼服则有中西两式,可即便是中式,也是长袍马褂加西式礼帽。
责任编辑 / 马赛屏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