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奢侈的消费
标签: 中华遗产卷首语
世人观赏文物,一般首先注意到的都会是文物的材质、造型、纹饰等等这些属于外观的东西,而且通常是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一边嘴里还会不由自主地发出啧啧赞叹。对于后人来说,似乎这些文物的第一价值或者说唯一价值便是“精美”。有一天与社科院考古所的刘庆柱先生交谈时,却发现他不太强调“精美”,也就是文物的审美价值。因为美没有标准,他说,比如商代青铜器,很多人觉得很美,可是也有人觉得它很恐怖呢。确实,美学家李泽厚给商周青铜器的一个定义就是“狞厉之美”。让商代青铜器戴上“狞厉”美名的,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一种被称之为“饕餮”的图案。那是一个说不清是什么兽物的形象,有首无身,总是怒目或着说巨目圆睁,极夸张地出现在绝大部分器物上。
综合史上所有文献的解释,饕餮都是一个被恶贬的形象:贪吃、凶残。如果时光倒回三千年,我想商人即使再怎么出格,也不会把这样一个兽首当作美的象征。那么饕餮为什么会被推举为“第一青铜形象”呢? 接下来要探讨的就是赋予在器物身上与审美无关的东西,比如历史信息、文化符号甚至科技意义,而这些,才是专业人士所看重的。它们高于审美。我原来不这样认为,但现在很赞同。
商是怎样一个时代,已经被专家们研究出了个大概:奴隶制国家,绝对信奉神权和由神授予的王权,拥有众多属国,石器为主要生产和日用工具。青铜呢?是当时极为稀有、珍贵的金属资源,因此只能被专有专用。
由于虔诚地信奉神权,相信神是一切主宰,同时为了向黎民强调王权的合法与不可动摇性,商人最大的国事就是祭祀——问神慰祖。于是为了祭祀,全社会可以不计代价和成本,用资源最稀缺、技术含量最高的青铜器作盛摆祭品的礼器。试想一下,在只能用石器做生产工具的年代,青铜器显然属于高端奢侈消费品。我想起在巫鸿的《礼仪中的美术》上看到的一句话:“浪费可以提高消费者的社会声誉和权力。”所以,但凡是这样的“浪费”,都不差钱。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