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斋里走出的中国声音
标签: 读史笔记
秋瑾是一位女革命家,这是广为人知的。1907年,她与反清革命团体光复会共同组织发动安庆起义,起义失败后,她拒绝了一切要她逃离的劝告,毅然留守,被捕后从容就义——秋瑾女士其实还有我们所不熟悉的一面:她还是一位演说家。
“演说有五大好处:第一样好处是随便什么地方都可随时演说;第二样好处是,不要钱,听的人必多;第三样好处是人人都能听得懂,虽是不识字的妇女、小孩子,都可听的;第四样好处是只须三寸不烂的舌头,又不要兴师动众,捐什么钱;第五样好处是天下的事情,都可以晓得”。这是秋瑾在《演说的好处》一文中所表达的观点。1904年,秋瑾留学日本后,在留日青年中组织“演说练习会”,并创办《白话》杂志,这篇《演说的好处》就是她演讲后再刊载于《白话》杂志的。而秋瑾的另一番演讲《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则更显演说的“好处”,我们来听听:

“唉!世界上最不平的事,就是我们二万万女同胞了。从小生下来,遇着好老子,还说得过;遇着脾气杂冒、不讲情理的,满嘴连说:‘晦气,又是一个没用的。’恨不得拿起来摔死,总抱着‘将来是别人家的人’这句话,冷一眼、白一眼地看待;没到几岁,也不问好歹,就把一双雪白粉嫩的天足脚,用白布缠着,连睡觉的时候,也不许放松一点,到了后来肉也烂尽了,骨也折断了,不过讨亲戚、朋友、邻居们一声‘某人家姑娘脚小’罢了。”
这是此次演说的开头一段,语言明白、语气亲切,文气流畅、口吻毕肖,在20世纪初的那个时代,这样的演说是很具有感染力和鼓动性的。这点为秋瑾深知,所以她说,除了报纸,“开化人的知识,感化人的心思,非演说不可”,“演说一事,在世界上大有关系……西洋各国,演说亦为一种学问”,具有“唤醒国民开化知识”之功用。这番话也是出自她的演讲《演说的好处》,这篇演讲稿后来被视为“中国近代最早的‘演讲学’论文”。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