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的身体
罗聘《冬心先生蕉荫午睡图》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3年第01期 作者: 黄小峰 

标签: 读画笔记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罗聘,在这幅名为《冬心先生蕉荫午睡图》(摹本)的画上,将自己的老师,同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描画成了赤裸上身的模样。这是为何?金农的好友丁敬,看到画中金农身后的芭蕉树下还有一打盹的童子,戏谑此画是否是暗示老友有断袖之癖?事实上,罗聘想的没有这么复杂,除了寓意老师不为世俗羁绊,更是暗示了金农作为画家的身份。(为了突现画面主体,本刊对此图进行了处理)供图/扬州罗聘故居

今年冬天北半球的狂风暴雪,不由得让人怀念起温暖的夏季。在北京,盛夏的一景,便是胡同里和大街上无数赤裸上身、手摇蒲扇、扎堆侃大山的“膀爷”。年龄各异的膀爷中,难得有好身材的,但人们丝毫不吝啬展示自己淌着汗的腰肢。这种景象,突然间令我想起了一幅画,清代画家罗聘《冬心先生蕉荫午睡图》。这幅小立轴(92.8×38.6厘米)是罗聘为自己的老师金农所画的一幅肖像。画中高大的芭蕉树下,冬心先生正坐在交椅中,拿着一柄蒲扇打瞌睡。金农占据着画面显着的位置,更为显眼的是,他竟然赤裸着上身,活脱脱一位膀爷。年轻的弟子究竟出于什么目的要把年迈的老师画成这幅尊容?金农裸露的身体究竟有什么可看之处?观者们又都看到了些什么?

消夏图

画面上没有罗聘的落款,有关这张作品更多的细节,则记录在画中金农的长篇题记里。题记作于1760年的农历六月十日,这时罗聘(1733-1799年)28岁,金农(1687-1763年)则已是74岁的老头。在一年之前的1759年,金农曾有一幅全身的自画像,侧面站立,手拄藤杖,完全用白描画法。罗聘的《蕉荫午睡图》显然是在向老师致敬。他笔下的金农也是几乎全秃的硕大脑袋后垂着一条细小的辫子,连鬓胡须,与金农的自画像相貌差不多。在金农去世多年以后,罗聘还画过另一幅金农的全身画像,依然是选取右侧面。把这几幅金农的肖像摆在一起的话,人们立即会感到一个精心经营的形象:剃得很光滑的脑袋、纤细得不成比例的发辫、连鬓长髯、右侧面。这应该就是金农希望传达给世人的形象。

作为金农最得意的弟子,罗聘忠实地沿袭了金农自画像所奠定的头部模式,不过,他却在身体的表现上另创新格:脱去了老师的衣服,光天化日之下半裸示人。对这个创新,金农颇为欣赏,写下打趣的自我赞词:“先生瞌睡,睡着何妨。长安卿相,不来此乡。绿天如幕,举体清凉。世间同梦,唯有蒙庄。” 在金农看来,脱去衣服,能够让自己“举体清凉”,正好避暑。

责任编辑 / 戴莹  图片编辑 / 余荣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