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原莞尔的“战争”
撰文/张绍祥 供图/陈洋
标签: 秘档

照片上的日军正在检查炮弹。他身旁的标牌上,有用汉文、满文和新蒙古文(使用俄国西里尔字母)三种文字标识的“迫击炮弹”字样。这些文字,表明将会有蒙古族和满族的伪军使用炮弹。“九·一八”事变后,满洲国成了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后方基地。
1937年7月8日凌晨,一阵急促的电话铃,惊醒了梦中的日本陆军参谋本部作战部部长石原莞尔少将。原来,挑起中日战争的卢沟桥日军,想“搬救兵”。
当时的参谋本部,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因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不佳,并不主持部里的日常工作,而参谋次长今井清、三把手长渡久雄因病疗养,于是,第四把手、作战部长石原莞尔就握有参谋本部的兵权。阴差阳错的,历史把他推向了风口浪尖。
出人意料的是,石原少将拒绝出兵,并且下令不许扩大事态,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后来,日方史料称当时不主张扩大事态的人为“不扩大派”;主战的人叫“扩大派”。石原是“不扩大派”的成员。
责任编辑 / 李晓光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