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天起,做一个有手艺的人
标签: 中华遗产卷首语
编辑小杨从陶都、宜兴丁蜀镇回来,就放言说要到那儿做上门女婿。大家听了一片哄笑。此话当然是戏言,但也有几分真实。他是身不能去之,心向往之。
在丁蜀镇,给紫砂工艺师做女婿的确实挺多,当然做儿媳的也不少。上不上门只是个形式,关键是有了这个名份,再有兴趣跟着学门做壶的手艺,就等于捧了个金饭碗了。不信只要看看这些人家的住房就明了,几乎都是别墅、小洋楼,区别仅在于规模和院子的大小。面积大的,在院子里能搭个凉棚,辟个盆景园,还能停辆轿车。因一门手艺而富的情形能到如此程度,着实令人吃惊、羡慕。这让我想起中国其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多少面临的是濒危的窘境。比如我们同期刊登的斑铜,与紫砂壶相比,二者的现状就像凤凰与草鸡。然而就手工艺而言,它们其实并无高低之分。
在丁蜀镇我曾走访了许多紫砂工艺师,走多了就发现一个秘密:紫砂从业者之间几乎都沾亲带故,互相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兄弟关系、兄妹关系、甥舅关系、叔侄关系、爷孙关系,等等等等,几乎中国所具有的各种亲戚关系,这里都有,即便没有血缘、亲缘联系,也还有个师徒关系、朋友关系。
那天早上,我走进街边一家小店吃早点,闲聊时得知,老板是宜兴青瓷厂一位退休职工。好不容易遇到个和紫砂没关系的了,我心想。可后来我们聊到已故紫砂大师王寅春,他忽然兴致高了起来,说:“王寅春的儿子是我舅舅。”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