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子桥:发现原始青瓷的娘家

横空出世的越国官窑
阳春三月,正是草长莺飞的季节,浙江省德清县龙胜村掩映在江南一派盎然的绿意和绚烂的花海之中。行走在这样的青山绿水间,难免会叫人有一种心旷神怡之感。然而,张敏此时却无心流连美景,他站在亭子桥战国原始瓷窑址上,正聚精会神地欣赏着我们前不久发掘出的一些精美瓷器。这些瓷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尽管大多已经残破不堪,但透过其中的一些碎瓷片上残余的纹饰,仍然让人想象得出它们昔日的精美程度。58岁的张敏是南京博物院考古所所长,看着令人眼花缭乱的成堆原始青瓷,无数的意外发现使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情不自禁地说:“这应该就是无锡鸿山越国大墓出土的原始青瓷的娘家。”
无锡鸿山越国大墓是张敏于2003年主持发掘的一片由7座墓葬组成的战国早期的越国贵族墓群。7座墓葬中共出土了2000余件随葬器物。其中,最令人称奇的是,发现了许多高等级的仿青铜青瓷礼器、乐器,它们以蛇形为主要装饰,构成了独特的风格,其数量和品类堪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相匹敌。既有成套的媲美中原青铜乐器的编钟、甬钟和越式的铃形器等,还有以往从未确认的缶,堪称种类齐全的庞大地下乐器库。这个墓群还被评为“2004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可是,这些精美的青瓷究竟出于谁的巧手?烧造它们的窑又在哪里?凡此种种问题始终困扰着张敏挂帅的考古队,听说我们在亭子桥发现了一处战国原始瓷窑址的消息,他们就兴冲冲地赶过来看个究竟。
这是一片极其广阔的遗址区,据德清县博物馆研究员朱建明说,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他们就已经发现了亭子桥窑厂的蛛丝马迹。除了采集到了一般的碗、盘、杯类日用器物外,还意外地采集到了原始瓷甬钟的残片,虽并不完整,但其仿青铜甬钟模样的器型却显得非常明显。“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当时这一重要发现一直没有引起考古部门的高度重视。”朱建明说。
2007年秋冬之际,当地老乡要在这里兴建一处厂房,不料在施工作业的时候,竟意外地发现了大量堆积在地层中的青瓷碎片。从此,在地下沉睡了两千多年的亭子桥窑厂才慢慢揭开了其神秘的“盖头”。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