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在口中的欲望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0年第10期 作者: 逸忱 

标签: 历史拾遗   

推荐专家

黄锡全·李明

推荐理由

李明(青岛政协文史专家)

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层面是官文化,官文化的核心,是“治人”,其特征是“人治”。英国史学家阿克顿勋爵曾说过:“权力使人腐败,绝对的权力倾向于绝对的腐败。”人治的社会里,贪就如同附着在中国文化上的斑斑锈迹,伴随着国人几千年。其中是非得失,在新的时代特别值得我们反思。

相较于其他常用汉字而言,贪字的出现很晚。在出土的文字材料中,我们最早只能从战国时期的楚简上发现它的身影。从字形来看,其上为一人,中间有一口,其下则为一贝,从意义上讲,表达的是口中含贝。所以,在早期没有“贪”字时,往往用“含”来代替“贪”字,文献中也常常贪、含相互假借。“贪”怎么能与“含”等同呢?这需要从上古的丧葬习俗说起。

责任编辑 / 张婷  图片编辑 / 余荣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