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都是网中人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0年第10期

标签: 历史拾遗   

推荐专家

傅永和·洪源·曾雄生

推荐理由

曾雄生(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

网原本是一种捕鱼的工具,又称之为“罟”。网眼的疏密,关系到捕鱼的大小和多少,古人有言“数罟不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说细密的渔网不进入鱼塘,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吃,这是中国人最早对于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观念。“网”字的生命力在于它能由实而虚,由虚而实。今天人们生活在网络时代,网更是虚实结合,无处不在,无远弗届。

返璞归真的“网”字

甲骨文中的最早的“网”字,和今天人们正在用的这个“网”字其实很像,一边一竖,中间竖排三个叉。很显然,这是一个象形字。蜘蛛往往在墙角或两根木头中间织出网来,坐等飞虫。先民在造这个字的时候,是动了脑筋的,他们没有胡乱画几个相交的叉就完事,因为蜘蛛网纤细而飘忽,至少要有两个边的依托才能织就,所以这两竖是“网”字的基础。

责任编辑 / 薛立若  图片编辑 / 何亮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