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中国文明的“老底儿”
标签:

2010年夏秋之际,“考古中华”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展,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信息中心主任朱乃诚(右二)在对媒体现场讲解考古所60年来的考古成果。
北大教授李零先生说,很多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都是“揭老底战斗队”。其实,在“揭老底”这方面,考古的能量比文献记载还大,因为考古有时还可以“揭”文献记载的老底儿。
“揭老底”就是揭开底细,让人看明白,这和“揭短”不同。比如文献记载,中国有过辉煌的商代,人们半信半疑,等到殷墟一露面,甲骨文横空出世,所有质疑顿时一扫而空。这就是考古发现揭开了商代的老底儿。
考古是永不满足的。商代的历史被证实以后,对夏代的追寻随即列入考古的日程,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被发现了。尽管考古学家们字斟句酌、审慎无比地讨论“二里头文化”,不敢轻易下结论,但显而易见,二里头已经无限接近夏代。如果夏代也被证实,那么再往前呢?估计考古日程表上就是如何证明尧、舜或者“三皇五帝”们的真实性了。这大约就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目标吧。
“考古中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成立60年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展之后,观者如云。我在现场仔细观察,发现普通观者最感兴趣的,是距现在十分遥远的那些时代,比如夏商周,或者再往前,距今5000年,甚至9000年前。人们一边观看,一边赞叹,大约有一丝自豪感油然而生。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