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编
枝缠蔓绕里的时光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1年第12期 作者: 冯晓枫 

标签: 崇州市   文化遗产   文化符号   发明与技术   

密实、坚固、轻盈,这是一把和婉而富于美感的椅子。它从藤编艺人手中诞生得如此不易:从自然而来,又与使用者融为一体舒适地坐卧在百年老藤之上,让我们着意体味慢制作之好。

两条杏黄身躯的巨龙平地腾空、欢腾旋跃,时而追随龙珠蛟龙出水,时而腾云驾雾龙行于天,长长的龙须舞动飞扬这是2009年6月2日四川崇州市文井江畔,举办“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活动时的一幅场景,这两条巨龙不是常见的草龙、竹龙、布龙,而是用山中藤萝编织而成的“藤龙”。

好藤椅经得起沧桑岁月,慢慢变褐、变红,却会越发坚韧、光泽。它所保持的古典轮廓,就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自有其智慧和价值。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王凯

当地怀远镇的藤编高手李志辉、李健康姐弟连同30位藤编高级技师一起,用了一个多月才编出这两条奇特的“藤龙”,仅编扎龙头就花了整整一星期。用藤编制作“舞龙”在世界上还是第一次,完全可以申请吉尼斯纪录。

当日的喧腾情景已过去了两年,记忆却丝毫没有从我的头脑中消减。这一次我来到怀远古镇,成都平原绵绵不绝的秋雨,将它笼罩在一片悄然的静寂中,衬托着那被历史打磨出来的一派柔和,就如一枚温润的卵石。

我从崇州市文化馆员口中听到这样一段传说:三国时,有位姓马的工匠,平日喜欢制作各种器具。一天,他发现家乡大山上生长着很多野生山藤,特别光滑坚韧,很适合编织东西。带回家后,反复实验,被水泡过的藤条泛出清亮的光泽。结果,他用高山翠竹做成内部支架,外面再用这些加工好的藤条细密缠绕,编成了一只龙榻般的坐具。他突发奇想,对坐具又好一番熏蒸,竟让它变得金黄透亮、宛若黄金。马工匠抬出“龙榻”放在院里,悠然享受起川西久违的阳光。不想邻居们看到后啧啧称奇,纷纷要出钱买下这件藤编的“龙椅”。马工匠灵机一动,以后便按这自创的方法,专心制作起藤具来

责任编辑 / 刘睿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