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妙不过『曲』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3年第02期 作者: 康晶 

标签: 文化遗产   

你可以不知道它,但它却始终影响着你的味蕾……
“寻常”的曲
不论是宛若朱砂的红曲,还是图片左侧雪白的丸状小曲,都被人们称为酒药。到了冬日,人们会从街头巷尾买来,制作可口的米酒。而这又正是它的不寻常之处,神奇的酒药,是千余年前中国人独特的发现,使普通百姓在家酿酒变得简单。

古罗马百科全书式的作家老普林尼曾哀叹人们“用大量的辛劳和财富来换取能使人精神错乱并发疯的东西”,这东西便是酒。古罗马早就禁止女子饮酒,违反者会被处死;另一位古罗马的伟大人物、政治家加图则有记述称,女人们的男性亲属要亲吻她们,是想知道她们的嘴里有没有酒味。谁能想到,西方人这种颇为绅士的礼节却有着如此罪恶、不公的由来?

同一时间,在地球的另一端,古老的中国人却对酒表达了与之截然相反的情感:“酒者,天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祈福,扶衰养疾。百礼之会,非酒不行。”《汉书》中的这段话可见当时文人对酒的无上推崇——我在私底下揣想,难道说是咱中国的酒更好喝?

古时的厨房与制曲
图展示的是东汉时期厨房场景,描摹自山东诸城汉墓的画像石。井井有条,且丰繁多样,从中折射出中国人对吃的态度。据生物化学家黄兴宗推测,其最底部很可能是一个发酵池,紧靠着它左边的两个小瓶则可能是用来腌肉和蔬菜的。在汉代,如今我们所熟知的大多数发酵食品业已出现,人们的口味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

责任编辑 / 戴莹  图片编辑 / 余荣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