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关于赝品等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09年第02期

标签: 声音   

在我们过目的60万件藏品中,赝品的数量竟达58万余件。

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王立军讲述去年前往全国“寻宝”的经历时说:“如今国内参与收藏的人数已经达到7000万,藏家的热情绝不亚于‘股民’。可是,在收藏热的背后,却充斥着造假、卖假、拍假,这些浊流对社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现在国内文物造假成风,已渐成产业化之势。”

这张画原被认为是“扬州八怪”的作品,后被收藏家鉴定为赝品。

全球6000多种语言中至少有3000多种面临消失的危险。到2050年,90%的人类语言将从地球上消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毕斯塔在第九届国际母语日论坛上指出,处于弱势的民族语言正面临着强势语言、互联网以及全球化的冲击,正处于濒临灭绝的危险。他呼吁人们应该像关注生物物种灭绝、全球变暖一样,千方百计地保护作为不可再生的语言。

倡导“读经”已经好几年了,其实真正认真读儒家经典着作的人并不很多。

文化学者王学泰说:“佶屈聱牙的《尚书》,说着好玩、其实玄奥的《易经》,繁琐细微的《仪礼》没有多少人硬着头皮去碰,闹得特别红火的也只是一些不懂事的小孩在读《三字经》,本来古文、文言文已经冷落有半个世纪了,线装书也只是作为“文物”“古董”,其价格在不断飙升,其使用率却在大幅度下降。”

信马由缰的普及传统文化,只会是些人云亦云的炒作,最终留下的将是华而不实的文化垃圾。

复旦大学教授王振忠说:“作为一名学者,当其全情投入他的研究对象,惟其深入,方能浅出;惟其内心感动,方能将此份感动传递给别人。”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