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抑卮
幕后的银行家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09年第02期 作者: 傅国涌 

标签: 风云人物   历史拾遗   

这是中国最早的民营银行之一,荣氏兄弟的面粉厂、张謇、穆藕初的纱厂都曾受惠于它。在民国那个动荡的年代,它的信誉甚至比“国家”二字还要坚挺。蒋抑卮,是它的创始人和掌舵人。

这是浙江兴业银行当年的营业大楼,中西合璧、别具风格,曾经是杭州的标志性建筑,历经八九十年的风雨考验,仍安如磐石地屹立在十字街头。作为中国最早出现的商业银行之一,浙江兴业银行从杭州出发,进军上海,鼎盛时期的影响力覆盖了半个中国,在整个中国金融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那是民营银行的黄金时代,蒋抑卮一直处于这个时代的核心,只是很少听到他的声音。

蒋抑卮之孙、抗SARS英雄蒋彦永医师在展示他家5代同堂共76人的珍贵合影。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余荣培
蒋抑卮(1875-1940)

儒商与文豪

在所有现存的鲁迅手稿里,他的第一封书信是1904年写给蒋抑卮的。这一年鲁迅23岁,在日本仙台求学;蒋抑卮大他6岁,因患耳疾刚刚回国。这是两个同乡年轻人之间的友谊,鲁迅还没什么名气,蒋抑卮作为银行家的天赋还未露出端倪。

矗立在杭州市中山中路上的浙江兴业银行营业大楼旧址,建成于1923年,是目前浙江仅有的民国初年典型金融建筑。

1909年2月,鲁迅和弟弟周作人在东京一起翻译出版《域外小说集》,这是周氏兄弟生平第一次的文学努力,此举就曾得到蒋抑卮的支持。周作人《知堂回忆录》中有一篇叫《蒋抑卮》,对此有详细的追忆。大约1908年初冬,蒋抑卮到日本医病,需长住一段时间,夫妇俩一时没租到房子,最初就是鲁迅兄弟把自己租的房子让给他们住。

蒋抑卮,名鸿林,“本身是个秀才,很读些古书以及讲时务的新书,思想很是开通”。在日本期间,白天无事,他会经常跑到鲁迅的住处谈天,“因为人颇通达,所以和鲁迅很谈得来”,周作人“那时只是在旁听着罢了”。“他一听译印小说的话,就大为赞成,愿意垫出资本来,助成这件事,于是《域外小说集》的计画便骤然于几日中决定了”。初集印了1000册,二集只印500册,可惜反应寥寥,初集在东京群益书店只卖出21本,二集在上海蒋家开的广昌隆绸庄只卖出20本,那时候人们对外国的短篇小说还没有什么兴趣。因为收不回本钱再印第三集,于是只好中止。剩下的一部分书就保存在杭州的蒋广昌绸庄和上海的凡将草堂藏书楼。

责任编辑 / 成舸  图片编辑 / 余荣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