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挖出了反山“玉琮王”
发现者说

王明达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反山遗址发掘领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反山遗址发掘领队
在很多年的时间里,在江苏、上海相继发现良渚大墓,而良渚文化的发现地浙江在这方面却一直是空白。哪里会有良渚大墓呢?经过苦苦寻觅,1986年,我们将目标锁定在了曾经在挖防空洞时出土过玉器的余杭地区的反山。反山是一座人工堆筑的、相对高约4米的熟土堆,这与我们之前认识到的良渚墓葬“土筑金字塔”的规律很吻合。准备发掘工作的时候,大家都很有信心。
一开始,发掘进行得很顺利,在汉代墓葬下面一米多深,发现了很可能是良渚时期的墓葬形状遗迹。可是当挖到这个遗迹下五六十厘米的时候,还是未见任何器物,大家就有点着急和狐疑了,是不是我们挖错了呢?
突破的时刻是1986年5月30日的下午,当时,天目山那边的乌云已经涌动过来,我在遗迹的东北角发现一些白色的小颗粒,白色颗粒的周围是与泥土混起来的红色颗粒。在早期墓葬里出现的这种颗粒多为腐烂的木竹器等有机质,而木竹器内部或者附近总会出土珍贵随葬品。经验告诉我,这下面应该有“大东西”。
当时我手都发抖了,但是为了考虑文物的安全,又要应付即将来临的大雨,我就跟旁边的技工说:“不吭声,不吭声。”我找来一小块塑料薄膜把它盖起来,然后用土盖住。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