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你祖先在何处?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08年第07期 作者: 莫容 

标签: 遗产风景   

闲居京郊一个颇具规模的养老院,常与来自四面八方的老年朋友们寒暄,免不了常问问对方的籍贯,有些老人竟微笑作答:“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背诵民谣的朋友见我一脸狐疑,便说他们的祖先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来的移民。有的还以京郊的两株山西移民建村的纪念树为证:一处是密云燕落寨的古槐,另一处是怀柔汤河口镇大榆树村一株高10米的老槐树。不久前,我带着悬念查阅《明史》和一些方志,走访了一些地方,发现北京的移民纪念树大有文章。

14世纪中后期,中原一片荒凉。为了巩固明王朝的封建统治,朱元璋做出在全国移民屯田的战略决策。当时山西大部分地区社会稳定,人丁兴盛。朝廷以山西为移民的重点,仅从山西迁往外地的各类移民,就将近百万人。洪洞县城北的广济寺就是当时移民局设立的一个招募点。很难统计北京地区山西移民的数量。《明实录》记载,洪武、永乐两朝向京师地区(今北京、天津、河北地区)移民10次。大规模官方移民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开始的。那时的移民,不像今天欢天喜地、车船迎送的百万三峡移民那样风光。贫苦的农民拖儿带女,离乡别井,到遥远陌生的他乡安家落户,前途渺茫。他们启程之时,一步一回头,直到大槐树和树上的老鹳窝在视野中渐渐消失。移民到北京地区后,居住集中的村落有的仍沿用山西的村名——“寨”,这就是北京地区黑山寨等村名的由来。

洪洞县大槐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一次移民潮的历史见证,是海内外无数华夏子孙寻根问祖的路标,一向被誉为移民的祖槐。明时的老槐树早已枯死,现存的是它与同根孳生的第三代幼树。定居外地后的山西移民,常用栽植槐树或榆树来表达对远祖的纪念。湖北南漳县西长坪镇山西村的“双槐一碑”远近闻名,明嘉靖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才此的李姓移民,定居后便在村头及附近栽植了大批槐树。并在一株古槐体内,镶过一通石碑。槐树长大,石碑完全包入树内,已无法知晓碑文内容。1891年,李姓村民又在村头栽下一株大槐树,树干高2米处的体内,嵌石碑一通,名“镶碑古槐”,碑文叙述了李姓祖先从洪洞县移居的经过。 与此类似, 在全国其他地方也分布有移民纪念树。它们不仅是珍贵的自然遗产,也是传承中华文脉的活文物。一棵纪念树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移民史,它对于研究地方经济、历史、文化的发展、人口的变迁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果我们给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移民纪念树建立起档案,或许从中我们还能发现中华民族交流融合的新特点和方式,为寻根问祖的华夏儿女提供新的线索呢,那将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啊。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